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近几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内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且早发现,早治疗的预后较好,所以较早发现和诊断结直肠癌,有助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近年来发现的结肠癌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有四种,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或钡灌肠
方法:造影前6 h禁食,造影前2 h用1 500 mL软皂水清洁灌肠,待排尽粪便和水后做灌肠检查。气钡灌肠钡剂为300 mL,浓度为140%(w/v)干混悬硫酸钡。钡灌肠为1:4~5的硫酸钡1 500~2 000 mL。灌肠时多轴位观察,充盈像、黏膜像并点片。
结果:(1)肠壁改变:粘膜破坏及充盈缺损,充盈缺损表面不规则, 粘膜中断破坏, 粘膜局部不规则突起;肠管狭窄,呈固定狭窄,蠕动消失; 出现龛影,位于腔内;肠套叠,肿块与正常肠管一起套入远端肠管,可见“弹簧圈”样粘膜纹。(2)病变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的肠梗阻样征象:(3)肿瘤破坏回盲瓣,引起回肠末端的压迫、狭窄、粘连和梗阻。(4)肠套叠征象:正常肠管与癌肿在套叠区形成一个盲袋,可见环形粘膜纹。 优缺点:能显示结肠粘膜的微结构和直径1cm以下的病变。钡灌肠更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对病变全貌显示直观形象,既能观察肠腔内病变,又能了解肠管蠕动、动度、柔软度、受压移动征象等,能多轴位,多角度,动态,充盈像,粘膜像反复观察,能透视下触诊,了解肿块是否与病变部位一致,感觉病灶动度及硬度等。但是其不能显示肿瘤是否侵犯了周围组织或者是否远处转移,仍有其局限性。
二、CT
方法:为了更好的显示病变,一般主张应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多排螺旋Cr可采用1或0.75cm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一次憋气即可完成全腹的扫描。
结果:
2.1 直接征象
2.1.1 结肠壁增厚并肠腔狭窄:结肠癌的结肠壁增厚一般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增厚,常伴有肠腔狭窄或有报道呈梭状增厚,常常表现为不规则均质或不均质增厚。在平扫图像上其密度很难与正常结肠壁鉴别,且界限欠清,强化后扫描病变常常表现为与正常结肠壁不同步强化(其密度或高或低),其内常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2.1.2 软组织肿块:病变局部呈肿块样表现。肿块常常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导致结肠腔狭窄或结肠周围侵犯,也有少部分病变部分与结肠肠系膜肿大的淋巴结融合在一起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一般密度欠均质,强化后呈不均质强化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无强化坏死区。早期结肠癌的结肠壁改变:2.1.3 不规则的溃疡:不规则溃疡面常见于呈块状生长的肿瘤,其腔内面常可见不规则的溃疡面,深浅不一,少数患者可见溃疡局部肠壁穿孔。
2.2 间接征象
2.2.1 病变局部肠系膜的改变:病变局部的肠系膜对结肠肿瘤的T分期非常重要,文献报道病变周围脂肪层的模糊、消失或其内见到索条状或块状软组织密度灶是诊断结肠肿瘤侵犯浆膜层的主要依据,国内外对此报道大致相似;肿瘤 侵犯周围脏器,其CT主要表现为肿瘤与脏器间的脂肪间隙消失,强化后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肿瘤与脏器的接触面,通过观察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来判断是单纯受压还是受侵。
2.2.2 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国内报道动态CT检出淋巴结的敏感 性为82% ~90% ,普通CT敏感性为68% 。
2.2.3 腹腔种植和远处脏器转移:随着CT扫描技术的完善和双期强化扫描技术的应用对远处脏器转移尤其是肝脏转移的检出率几乎是100% ,腹腔种植转移常常表现为不同量的腹水、网膜或肠系膜多发的粟粒状结节等,CT对腹腔种植转移的检出率比较低,Daniels报道其敏感性为71% .国内部分医生为了提高对腹腔种植转移灶的检出率采用了腹膜后注气后扫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腹腔种植转移的检出率。
优缺点:尽管CT在结肠疾病诊断方面较其它影像检查具有一些优势,但是目前,I临床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仍然是纤维结肠镜、钡灌肠等,常规CT由于其扫描速度慢。伪影较多.其给出的图象是一个个断面,整体解剖和病变全貌直观形象性较差.当肠管走行不规律,肠管长轴与层面平行时易出现假阳性因此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B超:
方法:检查前禁食水,病人取仰卧位,扫查腹部及周围器官,必要时嘱患者变换体位,在腹部病变区域做纵横及不同角度的扫查,显示肿瘤部位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结果:其声像图特征是内含强回声核心的低回声肿块,低回声区代表肿瘤所在,强回声核心代表肠腔。强回声的大小和形状与肿瘤生长的方式和切面选取的位置相关。当环状生长的肿瘤其切面与肠道长轴垂直时,声像图上显示为强回声核心的低回声,称“靶环征”;切面偏斜时肿块与核心变为长圆形,称“假肾征”。腔外生长的肿瘤可形成分叶状低回声肿块。肠梗阻和肠套叠也是肠道肿瘤的辅助征像。超声检查结肠癌虽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时单纯依据声像图,带有片面性。
优缺点:B超很大程度上依靠肠壁的厚度来进行测量并给出结论,所以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平坦型及凹陷型更易漏诊,但是B超优势在于他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邻近脏器病变浸润及肠周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脏器的血行转移,对手术切除可能性的判断及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极具价值。
四、.结直肠镜
方法:患者术前控制饮食,进行肠道准备,患者去膀胱截石位,医师对其进行结肠镜的检查。
结果: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黏膜病变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可以直观的看到病变部位隆起、凹陷甚至破溃,对病变部位取材进行活检,更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
优缺点:检查直观性好,如活检取材部位准确则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若术者经验不足,取材部位不准确或是弥漫浸润病变,粘膜面癌组织较少,病理常出现假阴性。
总结:这四种检查方法各有千秋,为了更好的利用这四种检查方法为患者服务,我们就要扬长避短,利用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进行互补,这样就能很好的对结直肠癌进行诊断,并且为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根据对这四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